用户名:
密  码:


律所首页 律所简介 律师团队 法律法规 法律文书 法律常识 合同范本 律师说法 公司专题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湖南湘州律师事务所 >> 律师说法
律所新闻 更多>>
我所施新沛律师参加并.. 07-02
我所律师参加州政协花.. 06-26
湘州律师事务所利用周.. 06-06
我所慰问退伍党员并以.. 05-26
我所律师应邀参加检察.. 04-25
送法进社区,助力好生.. 04-25
湘州律师事务所到大龙.. 05-26
湘州律师事务所到大龙.. 05-26
法律法规 更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02-04
关于海上刑事案件管辖.. 01-02
关于调整河北省、河南.. 01-02
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 01-02
关于办理操纵证券、期.. 01-02
关于办理利用未公开信.. 01-02
关于死刑复核及执行程.. 01-02
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 01-02
合同范本 更多>>
房屋租赁合同 07-20
公司转让合同 07-20
汽车转让合同 07-20
二手车过户合同 07-20
动产汽车互易契约 07-20
公务用汽车协议维修服.. 07-20
货客运汽车运营承包合同 07-20
出租车运营承包合同 07-20
自购假烟后举报骗取奖励应如何定性
发布时间:2020/7/20  浏览次数:1407
周小纯 蒋永龙

  案情:2007年,张某为获得烟草举报奖励,自己以2.85万元的价格联系购买假冒软中华烟150件,50条/件(按当时市场价650元/条计算,标值为487.5万元),存放在出租屋里,然后向县烟草局举报,获取烟草局举报奖励12万余元。

  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张某举报假烟,烟草局根据举报查获了假烟,假烟是客观存在的,张某未虚构事实,符合烟草奖励制度的规定条件,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张某购买假烟的动机是为获得烟草局举报奖励,不是为了销售和经营,事实上也没有销售和经营,因此不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或非法经营罪。至于所获举报奖励可予以追缴。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烟草局公布有奖举报制度,张某应约举报,协助烟草局查处了假烟,烟草局也如约付给张某奖金,只不过张某是通过虚假履行合同的手段实施诈骗,构成合同诈骗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诈骗罪,根据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原则,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评析: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

  从举报奖励制度设定的成因分析,张某买假举报的行为不符合烟草举报奖励制度设定的目的和价值追求。张某明知是假烟还要买假,就是为了骗取所谓的“奖励”,其行为符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诈骗罪构成要件。本案中张某的行为由两个行为组成,即买假烟、举报购买的假烟,两行为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内在联系,是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关系,为了获举报奖励金而购买假烟,买假烟是手段行为,为获举报奖励金而举报是目的行为。

  首先,购买假烟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2006年《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进行了修改)的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案中张某明知是假烟而购买,其行为应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其次,张某骗取奖励金的行为同时构成诈骗罪。张某购买假烟的事实已客观存在,但其隐瞒了故意买假这一重要事实,使烟草局错误地相信是他人假冒或销售的假烟,为奖励张某积极的举报行为而“自愿”交付其举报奖励金12万余元,张某非法占有举报奖励金的目的因此而得以实现。张某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基本构造: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张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根据牵连犯的处断原则,除刑法有明确规定的数罪并罚外,其他均从一重罪处断。诈骗罪比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处罚更重,因此,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张某的行为不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经营罪,该三罪主观动机是谋取非法利益,主观上是为了销售或经营,而张某的主观目的是获取举报奖励,不是为了销售或经营。

  本案也不构成合同诈骗罪。首先,烟草局和张某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二者主体地位不平等,不是合同法上平等的当事人关系;其次,烟草局的悬赏广告不属于商业广告,悬赏广告是单方允诺,并非一般的民商事邀约或要约邀请,而是一种单方行为,张某和烟草局之间不存在所谓的“合同”问题。因此张某的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检察院、东海县人民检察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王亚东律师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转载系出于学习交流之目的,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本站将及时处理。
律所首页 律所简介 律师团队 法律法规 法律文书 法律常识 合同范本 律师说法 公司专题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湖南湘州律师事务所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富华大厦二栋507室
电话:0743-8222894
邮箱:
备案号:湘ICP备16012766号-1